行業動態
邛崍“刀客”又能進山伐竹了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這裏要說的“刀客”,並非行走江湖的武林人士,而是一批行走在竹林間、身背砍刀的專業伐竹者。因為邛崍山區家家戶戶都有種竹的習慣,但是山區地形複雜交通不便,加上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農民伐竹子、運竹子都很困難,於是當地人在2001年就成立了專業的伐竹隊,石恒東就是其中一人。但直到最近一兩年,石恒東和他的伐竹隊才從過去幾年的不景氣中“活”了過來,成為山區裏的搶手人才。在產業鏈中派生出來的這一經濟現象,日前引起了央視的關注,並在央視農業頻道進行了播放。
5年日子百姓不買“刀客”賬
記者見到石恒東時,他正和他的同伴們利索地將雙腳架在碗口粗的麻竹間,從身後抽出砍刀,狠狠地朝竹節處砍去。他告訴記者,由於山區地形複雜,根據距離的遠近,每砍一公斤竹子過去收費6分到1角錢,原本以為這是一個既幫了別人自己又賺錢的好事,可從2001年成立伐竹隊,直到2005年的5年時間裏,卻沒有多少村民買伐竹隊的賬。“竹子那個時候不到4角錢一公斤,他給你砍就要抽走8分錢,還要管他一頓飯,不劃算!”邛崍市火井鎮的村民李貴全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了解到,由於缺乏規劃,過去茶桑、林竹的混種,互相影響都不成規模,根本無法形成產業化基地。竹子加工企業少,竹子的收購價格一直低迷,這種低價才是造成老百姓不買伐竹隊賬的根本原因。
產業調整“刀客”走出困境
2005年,邛崍市決定在丘陵地區重點發展蠶桑產業,而將林竹產業逐步引導到氣候條件更適宜的山區。“產業結構調整以後,過去一些分散的竹子加工企業通過引導,進駐山區采購原材料。”邛崍市農發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再加上近年來國內木材資源匱乏,竹子作為造紙原料,需求量顯著增大。”
自從邛崍市在深山區規模化種植竹子後,許多企業就把收購點搬進山區,企業的大量需求,一下子刺激了老百姓種竹子的積極性。而同時,“刀客”們的生意也開始好了起來。
產業延伸農民嚐到甜頭
隨著竹子需求量增加,陸續有新的伐竹隊產生,石恒東也感到了來自其他伐竹隊帶來的競爭壓力。而伴隨伐竹隊的激烈競爭,加工企業也開始爭奪竹子,因為山區交通條件改善,一些中小型加工企業幹脆把廠房搬進山區,就地收購就地加工,甚至連砍下來的枝枝杈杈都有人搶著要。而隨著竹子的價格一年高過一年,過去舍不得錢的村民,也開始花錢主動請伐竹隊砍竹子。
據悉,2007年邛崍山區的竹林麵積已經從過去的10多萬畝,增加到32萬畝,價格也從300元/噸上漲到現在的440元/噸。規模化種植竹子,已經給邛崍地方經濟和老百姓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