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傳統竹編工藝:溶入新元素編出新意來
圓鼓鼓的竹編栲栳。應該是老一輩喜歡的日用品了。但是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鎮上新屋村施廣中(今年61歲)編製的栲栳,上了年紀的阿婆喜歡,姑娘也喜歡。古山鎮準備年底結婚的小應,就早早向施廣中預訂竹編栲栳,這可是她的嫁妝之一。
施廣中的栲栳確實在全市各地小有名氣,訂單也來自全市各個角落。特別是本村及附近村莊,姑娘要出嫁了,母親總要在他那兒給女兒備個栲栳。
施廣中原來是個普普通通的編竹涼席和竹籮筐的篾匠。後來,施廣中在集市上看到,栲栳、啟籠等都是東陽產的。一些批發商私下議論。這些東西是不是永康人做不起?於是天生不願服輸的施廣中暗暗下了決心。他30多歲時,開始學編栲栳、啟籠等,總是不盡如人意。施廣中把他早時編的栲栳拿給記者看,栲栳扁扁的,該大的地方不大,該小的地方不小,底部也不平。再看看現在編的栲栳,圓鼓鼓的非常飽滿好看。該凸出的地方凸出,該凹進去的地方凹進去。底部的花紋黑白分明。仔細看還有“王”、“馬”、“五”、“正”、“喜”等字樣。
施廣中有一把自製的尺子,這尺子隻是一根篾,平常人看起來沒什麼,但這卻是他幾十年來的經驗總結。底部到口部要多高,什麼地方開始放,什麼地方開始收,都能從這把尺上量出來。“要編好栲栳最關鍵的就是要掌握好收放的地方。”施廣中說,為了學會這點,他對市場上及自己編的栲栳進行反複測量、實踐。最後固定一個尺度。
施廣中的栲栳在市場上一出現,就以細致的工藝吸引同行的眼球。但施廣中自己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栲栳除了在工藝上細致外,其他的地方優勢不大。於是,施廣中開始尋找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東陽的栲栳隻編一層,他就編裏一層外一層。這樣一來,不僅栲栳的樣子更加好看,東西的分量也重了。許多同行見這樣的栲栳在市場上頗得顧客的青睞,紛紛效仿。於是,他又有了新的思路。他編好外麵一層竹編後,再加一些不同顏色的竹篾,顏色一反差,栲栳的工藝就更好看了。此外,別人的白藤紮一條,他就紮雙條。
施廣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栲栳,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自然得到了顧客的喜歡。一些不準備買栲栳的年輕人,也會因為這精致的工藝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