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小竹尾做成致富大生意

來源:農民日報2007-05-25 作者:寧燭 發布時間:2007年05月25日 閱讀: 字體:【】 【

———記長途販運專業戶蔡希奎

  一個年逾六旬的農村老翁,近十年來從湖南湘西南大山區的綏寧縣,每年向河北海南等省份直銷竹尾10多萬支,將小竹尾做成致富大生意的故事,在綏寧縣廣為流傳。

  逢俏不趕逢滯不丟
  被譽為“全國毛竹之鄉”的湖南省綏寧縣,每年加工砍伐毛竹近500萬棵,竹幹運走後廢棄的竹尾滿山遍野隨處可見,除了附近的農民閑時撿了些回家做柴火外,大部分竹尾遺棄在野外任其腐爛。該縣供銷社的農產品公司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利用火車皮發貨,外銷到我國北方後,當地農民用來搭建簡易住房,建大棚菜房等,竹尾大大派上了用場,身價倍增,經營單位縣農產品公司生意紅火。九十年代後綏寧縣木材生意興旺,經營利潤率大大超過了其他農副產品,做生意的人們紛紛轉向經營木材,又因綏寧縣遠離火車站,很難解決火車皮問題,加上供銷社係統經營越來越陷入困境,全縣的竹尾生意便擱淺了。縣內有人偶爾收購一兩車竹尾,隻好送懷化火車站廉價賣給別人,所得無幾。漸漸的竹尾生意無人問津,那幾年綏寧縣的數以百萬計的竹尾,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爛在山上。
  曾經與供銷社一起經營過竹尾生意的蔡希奎對此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經過反複考慮,他打定主意要重新恢複這一業務,做大做活竹尾生意。

  五上河北二下海南
  蔡希奎曾經與供銷社一起做過竹尾生意,但充其量不過是一個“二傳手”,沒有直接與要貨老板打過交道,對銷售市場、價格行情、產品要求及需求量等,在腦海裏完全是一片空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此他決心要補上這一課。“五上河北,二下海南”的小故事,至今仍為本鄉村民津津樂道。
  第一次他送考上河北省經濟學院的女兒去石家莊,沒等到給女兒完全安排好,他就乘公交車訪遍了這座省城周圍的竹木市場,發現這裏需要的竹產品不僅數量大,而且品種多。因暫時資金少,經營業務小,返家後收購了一批竹尾,用5噸貨車裝運直銷石家莊。由於沿途過橋過關多次收費,還有些地方敲竹杠,結果貨到目的地後一算還虧了。第二次送貨他改用大型貨車“後八輪”發運,每車獲利近千元。以後經河北的朋友提醒,蔡希奎發運竹尾,全部找河北給本市邵東運貨的返程車輛,不僅每車節省了運費3000元以上,沿途還免交了許多不合理的支出。河北的朋友們交多了,以後蔡希奎幹脆請他們代交,將省出的時間全力抓收購。他第四次、第五次赴河北又專程考查了該省保定、涿州等大中城市竹木交易市場,繼續聯係了一批年銷量上百萬支竹尾的老板,鞏固了河北市場。近幾年他聽說海南省香蕉豐產,為防台風,急需竹尾打架支撐,他冒著40℃的高溫風塵仆仆趕到當地簽合同並迅速發貨,在我國南方省份又開拓了一個新的銷售市場。

  保質誠信買賣雙贏
  蔡希奎把收購竹尾的規格質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他每到一處發動竹農加工時,總要反複交待他們,產品長短要一致,大小要均勻,質量要求八成以上為新鮮貨,必須將已腐蝕和病蟲害損傷的竹尾全部清除出去。他親自示範,邊收購邊用塑料帶打捆,每捆10支,捆紮得整整齊齊。對收購村民已鋸齊打了捆的竹尾,他還要重新檢查,將不合格的產品剔除出去,不讓一支有問題的竹尾混發出去。他常告訴加工人員:“一支竹尾事小,但我們決不能將殘次產品發給客戶,讓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
  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蔡希奎,經營的竹尾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據有人初步統計,蔡希奎這些年,已向外省銷售竹尾200多萬支,給本縣農民和縣財政增加收入150萬元,自己獲利20多萬元,他的長途販運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