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建設森林城市——城市發展的方向
日前在成都舉辦的第四屆城市森林論壇上,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城市市長圍繞“科學發展,和諧城鄉”這一主題發表精彩演講,為中國城市森林建設獻計獻策。
加快城市森林建設迫在眉睫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發展城市森林,是世界城市建設的潮流。當前,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噪聲、熱島效應等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加快城市森林建設迫在眉睫。
有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我國共設城市661個,城鎮人口5.4億,城鎮化率41.8%,比1998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有專家預計,在未來的10年、20年之後,中國將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集中在城鎮裏。
城市人口集中,市民對居住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彭鎮華說,現在,人們對居住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城市環境的願望越來越迫切,這種需求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和森林城市建設的原動力。
目前,我國城市森林建設步伐在加快,到2005年全國城市建成區平均綠化覆蓋率為32.64%,城市人均公共綠地7.01平方米。
廣州市副市長陳國說,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一個城市一年的GDP有多少,但城市裏有沒有種樹、種的是什麼樹,有沒有被有效保護,他們心中是有數的,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環境質量。
聯合國森林論壇秘書處高級項目官員馬亨德拉·喬西說,像紐約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不管城市、社區,還是學校、醫院,都盡量把自己管轄的區域變成綠色的海洋,這不僅能愉悅身心,還造就了財富。比如,有的城市在郊區修建了城市農場,農場裏綠樹成陰,果實累累,城裏人常常驅車前去遊玩、居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閆偉說,城市裏擁有大片森林,無疑會成為這個城市的優勢條件和重要標誌。從空中俯視一個城市如果有許多綠陰大道、街心花園、森林公園、防護林帶,就會給人自然清新的感覺,也給城市增添魅力。
據調查,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對城市森林生態的支付意願。專家、市長認為,目前我國開展城市森林建設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國家也非常重視,我們應抓住機遇,不斷擴大城市森林麵積,讓城市變得更和諧、更舒適。
建設森林城市要遵循生態平衡等原則
“推進城市森林建設,創建森林城市,是對自然、對人的雙重尊重,是對城市、城鄉居民的多重塑造。”參加論壇的專家、市長們認為,建設城市森林必須有新的理念,找到生態環境、市民生活、經濟發展三者共贏的平衡點。
閆偉說,建設森林城市,首要的是遵循生態平衡等原則,要按照區域性的自然、人文條件和城市發展可能性,調整布局結構,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勢,以及曆史文化傳統風貌,使城市發展永葆生命力。
彭鎮華認為,城市森林建設核心目標是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服務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我國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三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為主向視覺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麵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係統的轉變。
“地形地貌屬於一個城市的自然資源,應順其自然,原有秀美的山水、田園、農舍、鄉間小路、原生植被應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白嘉雨說,保留區域本色以及其連續性和完整性,是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關鍵之一。
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慶費指出,目前,許多城市注重景觀效果,偏重快速鬱閉成型的造林綠化方法,造成樹種單調、徑級較大、規格近似,群落結構比較單一,穩定性和抗逆性較差,管護難度較大。他建議森林城市建設應實行相對粗放式的近自然設計和管護,減少人為幹擾,要保護原有地帶性天然植被,人工林也應該是近自然的模式。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必須摒棄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樹栽樹”等大挖大填,舍棄那些以人工美化代替自然景觀的人為斧鑿痕跡,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城市森林建設需要人人盡責
城市森林建設提供的是全體城鄉居民共同受益的公共產品,城市生態建設和保護,政府和市民都有責任。專家、市長們這樣認為。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舒爾茨克說,由政府全部承擔綠化責任並不科學,因為市民是這個城市的主人,該種什麼樹,市民可以參與決策,甚至社區裏的住戶可以一起討論和投票選擇。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大力實施城市經營,從上到下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資金投入體係,積極開展樹木認養認購和有償命名活動,鼓勵市民捐資種植紀念樹、紀念林。
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是專家、市長們最關心的話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風景園林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係主任李敏對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表示憂慮。他說,我國絕大部分城市至今維持著城鄉綠地“二元分治”的管理體製,隨著國家對城市用地規模擴張實施越來越嚴格的控製政策,政府部門有必要將城鄉一體的生態綠地係統建設擺上日程。(轉自國家林業局網站)
加快城市森林建設迫在眉睫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發展城市森林,是世界城市建設的潮流。當前,隨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噪聲、熱島效應等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加快城市森林建設迫在眉睫。
有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我國共設城市661個,城鎮人口5.4億,城鎮化率41.8%,比1998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有專家預計,在未來的10年、20年之後,中國將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集中在城鎮裏。
城市人口集中,市民對居住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彭鎮華說,現在,人們對居住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城市環境的願望越來越迫切,這種需求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和森林城市建設的原動力。
目前,我國城市森林建設步伐在加快,到2005年全國城市建成區平均綠化覆蓋率為32.64%,城市人均公共綠地7.01平方米。
廣州市副市長陳國說,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一個城市一年的GDP有多少,但城市裏有沒有種樹、種的是什麼樹,有沒有被有效保護,他們心中是有數的,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生活和生存環境質量。
聯合國森林論壇秘書處高級項目官員馬亨德拉·喬西說,像紐約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不管城市、社區,還是學校、醫院,都盡量把自己管轄的區域變成綠色的海洋,這不僅能愉悅身心,還造就了財富。比如,有的城市在郊區修建了城市農場,農場裏綠樹成陰,果實累累,城裏人常常驅車前去遊玩、居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閆偉說,城市裏擁有大片森林,無疑會成為這個城市的優勢條件和重要標誌。從空中俯視一個城市如果有許多綠陰大道、街心花園、森林公園、防護林帶,就會給人自然清新的感覺,也給城市增添魅力。
據調查,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對城市森林生態的支付意願。專家、市長認為,目前我國開展城市森林建設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國家也非常重視,我們應抓住機遇,不斷擴大城市森林麵積,讓城市變得更和諧、更舒適。
建設森林城市要遵循生態平衡等原則
“推進城市森林建設,創建森林城市,是對自然、對人的雙重尊重,是對城市、城鄉居民的多重塑造。”參加論壇的專家、市長們認為,建設城市森林必須有新的理念,找到生態環境、市民生活、經濟發展三者共贏的平衡點。
閆偉說,建設森林城市,首要的是遵循生態平衡等原則,要按照區域性的自然、人文條件和城市發展可能性,調整布局結構,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勢,以及曆史文化傳統風貌,使城市發展永葆生命力。
彭鎮華認為,城市森林建設核心目標是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服務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我國城市綠化建設應抓好三個轉變:從注重視覺效果為主向視覺生態功能兼顧的轉變;從注重綠化建設用地麵積的增加向提高土地空間利用效率的轉變;從集中在建成區的內部綠化美化向建立城鄉一體的城市森林生態係統的轉變。
“地形地貌屬於一個城市的自然資源,應順其自然,原有秀美的山水、田園、農舍、鄉間小路、原生植被應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白嘉雨說,保留區域本色以及其連續性和完整性,是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關鍵之一。
上海市園林科學研究所教授張慶費指出,目前,許多城市注重景觀效果,偏重快速鬱閉成型的造林綠化方法,造成樹種單調、徑級較大、規格近似,群落結構比較單一,穩定性和抗逆性較差,管護難度較大。他建議森林城市建設應實行相對粗放式的近自然設計和管護,減少人為幹擾,要保護原有地帶性天然植被,人工林也應該是近自然的模式。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必須摒棄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樹栽樹”等大挖大填,舍棄那些以人工美化代替自然景觀的人為斧鑿痕跡,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城市森林建設需要人人盡責
城市森林建設提供的是全體城鄉居民共同受益的公共產品,城市生態建設和保護,政府和市民都有責任。專家、市長們這樣認為。
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舒爾茨克說,由政府全部承擔綠化責任並不科學,因為市民是這個城市的主人,該種什麼樹,市民可以參與決策,甚至社區裏的住戶可以一起討論和投票選擇。
專家認為,建設森林城市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要大力實施城市經營,從上到下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資金投入體係,積極開展樹木認養認購和有償命名活動,鼓勵市民捐資種植紀念樹、紀念林。
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是專家、市長們最關心的話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風景園林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係主任李敏對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表示憂慮。他說,我國絕大部分城市至今維持著城鄉綠地“二元分治”的管理體製,隨著國家對城市用地規模擴張實施越來越嚴格的控製政策,政府部門有必要將城鄉一體的生態綠地係統建設擺上日程。(轉自國家林業局網站)
上一篇:黃河流域森林資源進入穩定快速增長期[ 05-22 ]
下一篇:林油一體化生物柴油原料林示範基地建設工作會議召開[ 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