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現代林業建設要注重三方麵內容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李文華
“現代林業涵蓋廣泛,內容豐富,我國在建設現代林業的過程中必須抓好林業生態安全、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文明三個方麵的內容。這三個方麵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互為促進。”采訪一開始,李文華院士直接進入了主題。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強化林業維護生態安全的作用
“建設現代林業,要強化林業在維護生態安全方麵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按照自然規律經營森林資源,維護林業生態安全。”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首先要把握因地製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我國地域廣闊,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征,而森林分布有明顯的地帶性,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不一樣。因此,不能盲目種植一些經濟價值高的樹種,也不能盲目引進外來樹種、高價觀賞樹種,否則得不償失。因地製宜、適地適樹雖然一直在提,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比如外來物種的引進,就是因為引進之初沒有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引進後或難以成活,或因缺少天敵而瘋長成為有害生物。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還要對外部條件的變化有充分的認識。全球變暖、災害性天氣頻繁這些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紙麵上遙遠的事情,而是已經切切實實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植樹造林、森林管護經營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變化,有預見性地做一些針對性的工作,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要求對森林進行能動性管護。對森林類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不能簡單地將其劃分為商品林和公益林,也不能在簡單劃分後按照固定的模式管理。森林有其自身生長、發育、更新、演變的過程,商品林的砍伐也要充分考慮其對當地生態狀況的影響,不能一刀切;公益林也要進行管護經營,對其進行修剪管理,促進其更好成長。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圍繞林業產業發展展開
“建設現代林業,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領林業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產業,走循環經濟的道路。”
李文華認為,現代林業建設在森林經營體製上首先要擺脫以往管護經費完全由政府負擔的狀況,要多方籌資、多渠道融資。以前我國森林管護經營基本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負擔不起,而農民則守著森林生態係統這座寶庫過著窮日子。目前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讓農民擁有了林地,可以依靠森林發家致富,政府也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實現了雙贏。這項改革要盡快在全國推廣。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林業經濟就要從單一經營走向複合經營。林業複合經營是典型的循環經濟,在我國起步很早。在東北林區,林下種植養殖業已形成了規模效應,在林地裏種植人參、藥材,養殖林蛙等都成為了致富一方的生態產業。而利用森林及周圍環境發展的森林旅遊業、野生動物馴養業正方興未艾。這些林業產業既沒有破壞生態環境,又充分利用了林業生態條件,為當地經濟的更好發展,為農民過上富裕生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應該大力提倡。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還離不開林業科技的研發應用。目前,首先要加大林業科技推廣應用力度,對已經研發成功但尚沒有用於林業實踐的科技進行改進,使之盡快投入到林業實踐中。其次要大膽進行林業科技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現代林業建設就不可能邁上新台階。他說,我國南方地區竹子的開發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竹子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廣泛,以前利用價值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沒有種植熱情。經過研究發現竹子用途廣泛,幾乎全身都是寶。現在,竹子利用價值高了,價格漲了,農民也就樂於種植了。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
“發展現代林業,需要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需要改變人們某些傳統的生態價值觀、消費觀,尤其要改變決策者的生態觀念。”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就要改變在人們傳統觀念中形成的一些不良的生態意識。比如,有的人一邊植樹造林一邊對木材產品鋪張浪費,有的人認為砍樹之後隻要再補植上就不算破壞生態等。要加強生態文明的宣傳,普及生態知識,增強生態意識,使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李文華還特別強調了提高決策者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性。他說,森林效益的外部性,決定了受益人往往不是務林人,因此必須對森林進行生態補償。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工程都體現了對森林進行補償的原則。但這還遠遠不夠,國家應該建立健全對森林生態補償的長效機製,全民尤其是決策者要有破壞森林生態要賠償、從森林生態中受益要補償的生態文明理念。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長江上遊下遊的生態補償問題。長江下遊經濟發展迅速得益於上遊的生態保護,因此下遊就應該對上遊進行補償,並且應該形成製度固定下來,補償的數量也應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增加。
(中國綠色時報2007-01-26)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強化林業維護生態安全的作用
“建設現代林業,要強化林業在維護生態安全方麵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按照自然規律經營森林資源,維護林業生態安全。”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首先要把握因地製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我國地域廣闊,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征,而森林分布有明顯的地帶性,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不一樣。因此,不能盲目種植一些經濟價值高的樹種,也不能盲目引進外來樹種、高價觀賞樹種,否則得不償失。因地製宜、適地適樹雖然一直在提,但真正做到並不容易。比如外來物種的引進,就是因為引進之初沒有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引進後或難以成活,或因缺少天敵而瘋長成為有害生物。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還要對外部條件的變化有充分的認識。全球變暖、災害性天氣頻繁這些氣候變化已經不再是停留在紙麵上遙遠的事情,而是已經切切實實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這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植樹造林、森林管護經營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變化,有預見性地做一些針對性的工作,以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要求對森林進行能動性管護。對森林類型進行更加細致的分類,不能簡單地將其劃分為商品林和公益林,也不能在簡單劃分後按照固定的模式管理。森林有其自身生長、發育、更新、演變的過程,商品林的砍伐也要充分考慮其對當地生態狀況的影響,不能一刀切;公益林也要進行管護經營,對其進行修剪管理,促進其更好成長。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圍繞林業產業發展展開
“建設現代林業,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領林業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產業,走循環經濟的道路。”
李文華認為,現代林業建設在森林經營體製上首先要擺脫以往管護經費完全由政府負擔的狀況,要多方籌資、多渠道融資。以前我國森林管護經營基本以政府投入為主,政府負擔不起,而農民則守著森林生態係統這座寶庫過著窮日子。目前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讓農民擁有了林地,可以依靠森林發家致富,政府也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實現了雙贏。這項改革要盡快在全國推廣。
李文華說,建設現代林業,林業經濟就要從單一經營走向複合經營。林業複合經營是典型的循環經濟,在我國起步很早。在東北林區,林下種植養殖業已形成了規模效應,在林地裏種植人參、藥材,養殖林蛙等都成為了致富一方的生態產業。而利用森林及周圍環境發展的森林旅遊業、野生動物馴養業正方興未艾。這些林業產業既沒有破壞生態環境,又充分利用了林業生態條件,為當地經濟的更好發展,為農民過上富裕生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應該大力提倡。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還離不開林業科技的研發應用。目前,首先要加大林業科技推廣應用力度,對已經研發成功但尚沒有用於林業實踐的科技進行改進,使之盡快投入到林業實踐中。其次要大膽進行林業科技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現代林業建設就不可能邁上新台階。他說,我國南方地區竹子的開發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竹子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廣泛,以前利用價值低、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沒有種植熱情。經過研究發現竹子用途廣泛,幾乎全身都是寶。現在,竹子利用價值高了,價格漲了,農民也就樂於種植了。
建設現代林業,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
“發展現代林業,需要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需要改變人們某些傳統的生態價值觀、消費觀,尤其要改變決策者的生態觀念。”
李文華認為,建設現代林業,就要改變在人們傳統觀念中形成的一些不良的生態意識。比如,有的人一邊植樹造林一邊對木材產品鋪張浪費,有的人認為砍樹之後隻要再補植上就不算破壞生態等。要加強生態文明的宣傳,普及生態知識,增強生態意識,使生態文明意識深入人心,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
李文華還特別強調了提高決策者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性。他說,森林效益的外部性,決定了受益人往往不是務林人,因此必須對森林進行生態補償。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工程都體現了對森林進行補償的原則。但這還遠遠不夠,國家應該建立健全對森林生態補償的長效機製,全民尤其是決策者要有破壞森林生態要賠償、從森林生態中受益要補償的生態文明理念。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長江上遊下遊的生態補償問題。長江下遊經濟發展迅速得益於上遊的生態保護,因此下遊就應該對上遊進行補償,並且應該形成製度固定下來,補償的數量也應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增加。
(中國綠色時報2007-01-26)
上一篇:武警森林部隊啟動支援湘贛防火滅火行動[ 01-30 ]
下一篇: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檢查洪湖濕地拆圍工作[ 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