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加強協會建設 推動竹產業發展
江澤慧在中國竹產業協會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會上的講話
在全國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新形勢下,在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在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期間,召開中國竹產業協會四屆二次常務理事會,分析我國竹產業麵臨的新形勢,研究進一步推進我國竹業發展大計,部署中國竹產業協會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剛才,我們審議通過了《中國竹產業協會會徽》,開通了“中國竹業網站”,發展了一批新會員,這標誌著中國竹產業協會工作在不斷發展。下麵,我就當前我國竹產業發展形勢和中國竹產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的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我國竹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隨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竹業發展勢頭強勁,成效顯著。主要有以下特點:
——竹林資源進一步擴大。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全國現有竹林麵積7264萬畝,比第五次清查的6318萬畝增加946萬畝,年均增加189萬畝。
——竹業效益進一步提高。據最新調查統計,2005年,全國主要產竹省區竹業總產值達598億元,出口創彙10.5億美元。竹業社會效益越來越明顯,竹業從業人員3500多萬人。
——竹業加工利用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全國年生產竹材24億多根,竹筍產量達420萬噸,竹產品有100多個係列、數千種類,竹產業化進程加快,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我國林業的四大朝陽產業之一。
——竹林資源的多種效益得到開發。依托竹資源開展生態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勢頭方興未艾。竹旅遊業已經成為竹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湖南省7個市的18個森林公園依托竹林資源開展森林旅遊,年接待遊客55萬人次,旅遊收入5000萬元,上交稅金600萬元,實現利潤1000多萬元。四川省宜賓市“蜀南竹海”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旅遊收入上億元。
——竹業科技水平和研發力量進一步加強。豐產竹林培育技術,竹膠板、竹建材、竹家具、竹食品、竹飲料等竹產品研發技術,竹產品質量和技術標準等方麵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各地推廣應用竹業實用技術500多項,竹業科研人員2000多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產品和專利技術450多項。
在看到我國竹業發展成就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竹業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的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區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三省竹林麵積合計3015萬畝,占全國竹林總麵積的41.5%,竹業總產值約332億元,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55.5%。西部地區的廣西、重慶、四川、海南、貴州、雲南等省區竹資源發展呈後來居上之勢,六省區竹林麵積合計1497萬畝,占全國竹林麵積的20.6%,竹業總產值約128億元,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21.4%。中部地區竹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河南五省竹林麵積2630萬畝,占全國總麵積的36.2%,而竹業總產值隻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22.9%。
二是竹種優勢發揮不充分。我國毛竹的培育、經營曆史悠久,麵積大,開發利用水平高,而我國豐富的中小徑竹、叢生竹種發展滯後,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出現了毛竹加工產品雷同,惡性競爭,資源浪費,效益低下;而隨著竹筍加工、竹漿造紙等竹加工業的發展,對中小徑竹、叢生竹需求量猛增,卻出現原料短缺的問題。加快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中小徑竹、叢生竹的潛力巨大。
三是林地生產力不高。全國豐產竹林隻占竹林總麵積的25%左右,集約經營的竹林麵積不大,低產、低質、低效竹林麵積仍不少,提高竹林經營水平和效益的潛力巨大。同時,竹林純林化的趨勢日顯突出,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病蟲災害呈加劇態勢。噴灌、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術應用不夠,竹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影響了竹林經濟效益提高。
四是產業化程度較低。我國大部分竹業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小,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竹加工企業數隻占竹業加工企業總數的8%左右;產品檔次低、初級產品多,具有明顯優勢的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少;竹子綜合利用率低、重複項目多,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弱。
五是行業引導不夠。缺乏全國性竹產業發展規劃,竹產業標準化體係建設剛剛起步;對竹產品與木製產品等其他產品的競爭力等戰略性和方向性問題研究不夠。
六是組織化程度不高。我國竹產業協會還處在初期培育階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和成長進程緩慢,大部分省區尚未成立竹產業協會,基層竹業協會少,加入的農戶比例小,合作緊密性不強,為農民和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和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麵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而且服務內容主要局限於技術、信息等方麵,提供生產、加工、銷售、融資等深層次服務不夠。
二、我國竹產業發展麵臨難得的曆史機遇
在看到我國竹產業發展麵臨一些具體問題的同時,更應當看到,我國竹業發展正處在難得的曆史機遇期,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推動竹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構建和諧社會和解決“三農”問題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麵進步。要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各項建設。這些都對新時期我國林業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賦予林業以新的曆史使命。竹業作為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發展林業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廣大農村是林業建設的主戰場,農民是林業建設的主力軍。竹業以其生產周期短、惠農範圍廣、經營曆史長、農民最熟悉等優勢,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喜愛。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高竹林經營水平,充分利用好竹林這一非耕地資源,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緩解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人多地少的土地資源壓力。大力發展竹子加工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和農村市場,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緩解農村社會就業壓力。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農民增收是農村生活寬裕的前提條件。竹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麵具有獨特的作用,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這是拉動竹林資源培育、竹產品加工、促進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我國竹林資源豐富,竹林類型多樣,隨著竹業加工利用水平的提高,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以及依托竹林資源開展生態旅遊等竹業開發利用領域的拓展,竹業經濟效益將日益顯著,竹業在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改善農村生態狀況的需要。竹林枝繁葉茂,地下鞭根發達,盤根錯節,具有極強的截留降水、淨化環境和固土能力。據專家測算,每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竹林的滲水率為草地的1倍,固土能力是馬尾鬆林的1.5倍,同等麵積的竹林比一般樹林多釋放35%的氧氣。竹林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麵具有獨特的效能。大力發展竹林資源,對於增加森林植被、控製水土流失、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鄉風文明的需要。鄉村文明整潔,是農村社會發展向現代化邁進的顯著標誌。我國有著悠久的愛竹、種竹、養竹、賞竹的文化傳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其真實寫照。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弘揚竹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有助於農民改變傳統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從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二)實現我國現代林業戰略目標對加快竹產業發展提出了必然要求。林業的特性決定了其具有生態公益功能和林產品物質生產的雙重功能,完備的林業生態體係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是現代林業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目標。竹子生長快,自我繁殖更新能力強,一次造林,隻要合理經營,便可持續利用。竹子既能提供良好的生態產品,又能提供獨特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生態效益顯著,產業優勢明顯,文化品味高雅。我國竹林資源遍及半壁江山,發展集竹林培育、加工利用、旅遊開發等為一體的竹產業,不僅對增加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拓寬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空間,提升林業產業水平和效益,帶動林農致富,促進林區經濟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竹產業,是推動我國林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積極推進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加快我國林業現代化進程中,竹產業大有作為。
(三)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當前,在總結福建、江西等南方集體林區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國正在逐步推進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綜合配套、規範流轉”為主要內容,並將隨著改革向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進,逐步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範、監督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製度,真正使廣大林農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這項改革措施的施行,必將大大解放廣大農村的林業生產力,釋放農村林業發展的巨大潛能。南方集體林區是我國竹林的主要分布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為我國竹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體製環境和政策環境,提供了強大持久的動力。
(四)科技進步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撐保障。近年來,我國竹業科研人員緊緊圍繞竹業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和重點難題開展攻關研究,在竹林培育和經營技術、筍竹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提高等方麵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竹炭、竹纖維、竹建材等研究項目已經應用於生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產生了顯著的效益,為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特別是國際竹藤網絡中心、中國林科院、南京林業大學共同開展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竹質工程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以竹材為基本單元,通過物理化學加工與重組,製造出強度高、韌性好,並具有裝飾和環保功能的新型材料,廣泛用於建築、裝飾和環境等領域。經過連續5年產學研的聯合攻關,研究了一套新的理論方法,突破了竹材大規模工業化利用的瓶頸,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寬竹材的應用領域,進行全方位技術創新,在竹質結構材、竹質裝飾材、竹質炭材料三大類竹質工程材料產品中,建立了竹質結構材設計的理論模型,突破了6項核心技術(發明了無甲醛環保型竹質集成材製造技術、開發出竹木複合輕質結構材料製造技術、首創大跨度結構材製造技術、發明了柔性大幅麵竹材裝飾單板製造技術、突破了納米改性竹炭製備技術、獨創了機械炭化爐炭化活化一體化技術),申請了17項專利,其中已授權8項(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製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項,開發出3大領域32種全新竹質產品,在全國6個省市建立了14條示範生產線,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69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35億元,創利稅1399.85萬元,出口創彙555萬美元。此外,出版了《世界竹藤》專著,發表論文93篇(SCI收錄12篇),培養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博士後、博士、碩士57名。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突破,不僅帶動了我國竹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為山區竹農開拓了新的致富途徑。隨著我國《林業科學和技術中長期發展規劃》、《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一五”發展規劃》、《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係建設規劃綱要》、《林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的貫徹實施,我國竹業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必將有更大的進步,對竹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三、新時期我國竹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需要強化的措施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創新發展思路,突出建設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突破發展中的瓶頸製約和體製障礙,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再創輝煌,為不斷推進我國林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十一五”期間我國竹產業發展的思路,在去年召開的中國竹協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我已經作了闡述,在此根據新形勢要求再強調一下。總體的思想是:我國竹產業發展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類經營,定向培育;精深加工,拓寬市場;科技創新,強化管理;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發展方針,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竹業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以竹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竹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竹業,不斷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增強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製和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竹產業體係,推動我國竹業又快又好發展。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為推動我國竹產業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切實強化以下幾項措施:
(一)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引領竹產業發展。推進自主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竹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被譽為“竹子王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竹類種質資源、竹林麵積、竹材蓄積產量、竹業產值均居世界首位,竹業研發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竹產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而且也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要按照剛剛召開的全國林業科技大會的總體部署,提高科研院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研究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業新技術、新產品,努力提高我國竹產業競爭力。積極開展竹類種質資源保護、竹子良種選育和新品種培育、竹林經營和高效培育、竹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等應用研究。加快竹林資源培育和竹業加工標準化生產技術體係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質量認證,創建一批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和國外消費者的信任。加強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高竹林經營水平。發展竹業經濟,首先必須抓好竹林資源培育,加強竹林基地建設。我國竹林資源總量大,但單位麵積的產量和效益仍然處於較低水平。資源培育要以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單位麵積產量和質量為中心,不斷提高竹林集約經營水平,實現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曆史性轉變。要根據竹加工企業布局、市場需求情況,按照材用、筍用、筍材兩用等不同培育目標,實施定向培育,建設一批豐產竹林示範基地,堅持以點帶麵,全麵推進我國竹林資源又快又好發展。要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加快竹林基礎設施建設的辦法和機製,因勢利導,鼓勵引導群眾采取集資投勞等辦法,加快竹林道路、施肥、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竹林產出率,更好地發揮竹林多種效益。
(三)重視中小徑竹、叢生竹的開發利用,促進竹業協調平衡發展。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筍、竹加工業的發展,中小徑竹、叢生竹資源利用領域不斷拓展,發展中小徑竹、叢生竹的經濟效益將顯著提高。要在培育毛竹資源的同時,鼓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中小徑竹、叢生竹資源,優化竹種結構,滿足市場對竹產品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適生的優良中小徑竹、叢生竹種繁多,開發潛力巨大,應該大力發展。這也是我國西部地區竹業發展的重點所在、特色所在。在發展方向上,除了發展商品竹林外,還可結合生態建設和旅遊開發,大力發展生態竹林、觀賞竹林,既發揮竹林防護效益,又豐富旅遊、文化內涵。
(四)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基地,是形成一體化經營體係的紐帶,是竹業產業化的載體。要根據區域經濟優勢,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培植高起點、高技術、高附加值、市場開拓能力強、帶動力大的企業,爭取落實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從稅收、信貸、出口等方麵扶持和發展一批已經形成規模、擁有自主知識品牌、擁有拳頭產品的龍頭企業,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形成綜合化、區域化、規模化的竹產業帶,帶動竹產業快速發展。
(五)努力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增強竹產業發展聯接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製度,以企業為主體,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把產供銷、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製,逐步實現竹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加強竹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正確處理竹農與龍頭企業的利益關係,帶動專業化、規模化的竹業生產基地建設,形成比較穩定的產品購銷關係和利益共同體,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六)切實加強市場化體係建設,營造良好的竹業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市場規則,規範市場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運行機製。二是培育市場主體,擴大市場規模,增強企業活力,完善市場功能。三是加強行業引導,提供公共服務,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製定科學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同時,積極鼓勵發展協會等社會團體、竹產品經紀人隊伍,為竹農提供信息、營銷、技術推廣等有效的社會化服務。大力培育竹產業職業經理人市場和人才市場,為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服務。
(七)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增強竹產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過渡時期的結束,我國竹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將麵臨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新形勢。同時,近年來,印度、南美等國家對發展竹業越來越重視,支持本國竹業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我國竹業發展麵臨著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強勁的挑戰,在國際貿易中將麵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一新形勢,要求我們在加快國內竹業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國際竹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要加強關於國際貿易糾紛處置、有關國際貿易規則、專利等方麵的培訓和服務,切實提高我國竹業企業和廣大竹農的風險意識,增強應對經濟全球化、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能力。
四、加強協會建設,推動竹產業發展
(一)充分認識竹產業協會的作用。
第一,發展竹產業協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深化我國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社會的組織創新和製度創新,需要組織多元化,包括政府的、市場的、民間的以及合作夥伴關係的,等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失靈的場合可以由政府承擔,但政府也有很多管不好、也不該管的地方,需要轉變管理方式,非政府組織就成為一項重要的組織創新,以新麵貌、新方式通過新機製在市場與政府之間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性活動,這樣,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多社會職能將更多地依托行業協會等公共事業組織來承擔。我國目前有3500多萬農民直接從事竹林培育、竹製品加工等生產經營,但是其組織化程度低,科技文化水平和管理素質不高,是製約我國竹業規模化生產、產業經營效益提高的主要瓶頸之一。大力發展各級竹業協會是提高竹業專業化生產水平、形成竹業規模效益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深化農村體製改革的內在需求。
第二,發展竹產業協會是適應市場經濟體製,提升竹業產業化水平的需要。實行家庭承包責任製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後所麵臨的形勢,農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對接,家庭承包責任製與竹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在竹業產業化經營中,通過發展各級竹產業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等形式,構建竹業龍頭企業和農戶的聯係橋梁,不僅能較好地填充竹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斷層”,建立企業穩定的原料來源渠道,而且能促進廣大竹農開展基地化生產,產生規模化效益,實現公司企業與農戶利益的“雙贏”,實現竹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竹業經濟穩定持續地增長。
第三,發展竹產業協會是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必要途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供需形勢千變萬化,分散的農戶很難獲取準確的市場信息並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利潤,經常出現買難、賣難和價格大幅波動等現象。在與竹業加工企業或商業企業的合作中,企業以盈利為目標,與農民之間既合作又競爭,農民總是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需要有新的組織形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立竹產業協會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生產、加工、購銷等服務,有利於農民在保持產權獨立的前提下組織起來,形成與工商企業協同發展的能力,在貿易上增強談判地位和利益保護能力,真正建立起保護農民利益、促進竹產業發展的長效機製。同時,通過竹產業協會可以幫助維護市場和社會秩序,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從而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第四,發展竹產業協會是增強我國竹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世界各國經驗看,各類合作組織是世界各國農民最普遍、最受歡迎的組織方式,也是政府有關部門在國際農產品貿易談判中的重要依靠力量。根據WTO規則,各國政府宏觀調控手段要實現與國際接軌,可調控的內容集中於“綠箱政策”、“黃箱政策”等方麵。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今後我國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應更多地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加以實施。此外,在國際農產品貿易糾紛中,代表農民進行談判的,往往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近兩年,麵對國際貿易糾紛,一些省區因為缺少一個對等談判的主體——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而經常處於被動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麵對國際竹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要使我國竹產品提高競爭力,確保市場份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竹業協會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二)我國竹產業協會發展已有良好開端。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竹產業協會的組建和發展整合了有限的農村社會服務資源,在搞活竹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麵的作用越來越強。
——各地竹產業協會發展不斷湧現。近年來,我國產竹省區的竹業協會數量、覆蓋麵不斷擴大,呈現出逐步加快的發展態勢。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海南、雲南等省竹業協會發展速度較快,成立省級竹業協會的同時,各重點產竹縣基本上都成立了竹業協會。
——竹產業協會為推動我國竹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級竹業協會的建立,在政府和企業、農戶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連接紐帶,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優勢產業發展國家政策的貫徹落實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在加強企業之間信息溝通、技術交流,加快新產品開發,開拓和規範市場,統一技術標準,加強技術培訓,協調小額信貸,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企業與竹農之間建立了比較穩固的利益聯係,為竹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更加穩固的原料基地,竹農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證,兩者相互促進。
——竹產業協會在發展中出現了新趨勢和新動向。一是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對竹產業協會的組建和發展的支持不斷增強,如福建、浙江等省製定了促進和加快行業協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二是竹業協會的領域不斷拓寬,福建省竹業協會先後成立了竹炭、竹膠板、竹地板、竹食品、竹工藝品、竹涼席等分會,浙江省竹業協會成立了竹膠板、竹地板、竹筍、竹炭、竹製品等專業分會。三是協會服務功能得到強化,竹業協會不僅在生產、加工等環節發揮了行業規範作用,同時開始向融資服務方向發展,如浙江省按照“政府扶持、協會牽頭、企業參股、銀企合作、市場化運行”的方法,成立了竹業股份製擔保公司,為竹業企業和合作社擴大收購加工、技術改造提供融資服務。
(三)強化協會工作,搞好綜合服務。竹產業協會,是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竹產業協會工作,是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竹業行業管理的有益補充。在去年四屆一次常務理事會上,提出了本屆理事會的工作重點。一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是開展評選命名活動。頒發了《中國竹產業協會關於開展命名授牌活動管理辦法》,應廣大竹產區的要求,對以中國竹產業協會名義評選命名的“中國特色竹鄉”、“中國特色竹業基地”、“中國竹業龍頭企業”和“中國竹產業協會推薦竹產品”活動作出了規定。與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共同組織評選了第二批“中國竹子之鄉”活動,包括原十大中國竹子之鄉,共評選命名30個。
二是參與承辦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剛剛開幕的由國家林業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是我國竹業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大型盛會。中國竹產業協會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積極做了一些溝通協調籌備工作。
三是設計“中國竹產業協會會徽會標”和籌備建設中國竹產業協會網站。我們剛剛審議通過的《中國竹產業協會會徽會標》,表達了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生動、獨特、鮮明的特色,代表著中華民族凝聚和流蕩的民族氣質、品格和情操,沉澱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觀念、思維和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蘊,寓意中國竹產業協會不斷發展,將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帶動中國竹產業事業加速騰飛。開通的“中國竹業網”,將全麵反映行業管理、協會動態、政策法規、企業信息、技術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麵的信息,對於我國竹業發展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網站的建設,國際竹藤網絡中心給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給予關注與支持。
四是組織開展“中國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由中國竹產業協會組織,相關單位專家參與的中國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已經局科技司立項。
五是舉辦竹產品專利知識培訓班。擬於年底在國際竹藤大廈,由中國竹產業協會和國際竹藤網絡中心聯合舉辦“中國竹產業竹產品專利知識培訓班”,以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六是協會自身建設。吸收了一批新會員。完成了中國竹產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在國家林業局和民政部的備案準備工作。完成了民政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方稅務局和銀行的各種年檢工作,接受民政部的財務審計。
今後3年,中國竹產業協會要按照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要求,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林業決定為指導,堅持“組織、協調、服務、指導”的宗旨,強化服務會員、服務政府、服務行業“三項服務”,力爭在以下幾方麵實現新的突破,協助政府主管部門指導和推動全國竹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當好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謀。充分發揮協會自身優勢,廣泛聯係會員,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行業發展動態,通過“中國竹業網站”等方式,為會員及時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主動向國家林業局等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代表企業向工商、稅務、海關、環保、林業等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反映意見,為企業搞好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協助相關部門,加快竹業標準化體係、質量管理體係建設和竹子專利等方麵的工作,提高竹產品質量和竹業效益。
二是加強對地方竹產業協會的指導。加強對各級竹產業協會的指導,加強與各省級竹業協會的聯係和溝通。抓住我國正在起草製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契機,積極鼓勵引導竹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經營主體,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成立各類竹業專業合作協會。加快縣級、鄉村級等基層竹業協會發展,努力擴大各級竹業協會覆蓋麵,特別是提高廣大農戶加入竹業協會的比例。加快中西部地區竹業協會建設步伐,爭取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竹產業協會體係,推動我國不同區域竹業平衡發展。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創新發展思路,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調查研究、政策建議、信息提供、行業谘詢、行業標準、產品認證、會議展覽等服務。建立健全中國竹產業協會秘書處機構,充實人員,確保協會正常運轉。加強對竹林培育和生態專業委員會、竹材利用專業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的指導和協調,幫助開展有關活動,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積極發展會員,重點加大發展企業團體會員、相關部門會員的力度,切實調整協會會員結構,更好地發揮國家級竹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項協會規章製度、行業管理製度和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為企業平等競爭創造條件,提高協會的規範化管理水平。
四是拓展業務範圍。利用協會會員的人才優勢,聘請有關專家,對企業、竹農廣泛開展竹業生產、加工技術培訓以及竹業經營和企業管理培訓,尤其要針對市場經濟體製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規則、國際貿易糾紛處理、規避貿易風險等相關方麵的培訓,提高我國竹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根據《中國竹產業協會關於開展命名授牌活動的管理辦法》,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竹鄉”、“中國特色竹業基地”、“中國竹產業協會推薦竹產品”、“中國竹產業龍頭企業”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擴大竹業的影響力。
五是加強竹業宣傳與交流合作。通過與《中國林業》、《綠色中國》雜誌聯合,出版《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專輯》和《中國竹子之鄉專輯》,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中國竹業》係列科普電視片等,加強對中國竹產業發展現狀、竹產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重要作用的宣傳,大力宣傳我國底蘊深厚的竹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竹產品,擴大竹業的國內外影響。加大我國竹產業的推介力度,通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大城市舉辦一些竹業博覽會,在美國、歐洲等舉辦大型的中國國際竹業博覽會、推介會等形式,展示中國竹業風采,大力培植竹製品消費潛力,開拓國內外竹產品市場。加強與國際竹藤組織(INBAR)合作,加強同國外竹業協會等組織的聯係,加強我國竹子研究機構、竹業企業與發達國家的相關機構和企業廣泛開展竹業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竹業科技創新,提高我國竹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各位代表、同誌們,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竹產業協會將以嶄新的麵貌,在各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全體會員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促進我國竹業又快又好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我國竹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隨著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竹業發展勢頭強勁,成效顯著。主要有以下特點:
——竹林資源進一步擴大。據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全國現有竹林麵積7264萬畝,比第五次清查的6318萬畝增加946萬畝,年均增加189萬畝。
——竹業效益進一步提高。據最新調查統計,2005年,全國主要產竹省區竹業總產值達598億元,出口創彙10.5億美元。竹業社會效益越來越明顯,竹業從業人員3500多萬人。
——竹業加工利用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全國年生產竹材24億多根,竹筍產量達420萬噸,竹產品有100多個係列、數千種類,竹產業化進程加快,呈現出勃勃生機,成為我國林業的四大朝陽產業之一。
——竹林資源的多種效益得到開發。依托竹資源開展生態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勢頭方興未艾。竹旅遊業已經成為竹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湖南省7個市的18個森林公園依托竹林資源開展森林旅遊,年接待遊客55萬人次,旅遊收入5000萬元,上交稅金600萬元,實現利潤1000多萬元。四川省宜賓市“蜀南竹海”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旅遊收入上億元。
——竹業科技水平和研發力量進一步加強。豐產竹林培育技術,竹膠板、竹建材、竹家具、竹食品、竹飲料等竹產品研發技術,竹產品質量和技術標準等方麵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各地推廣應用竹業實用技術500多項,竹業科研人員2000多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產品和專利技術450多項。
在看到我國竹業發展成就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竹業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的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區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三省竹林麵積合計3015萬畝,占全國竹林總麵積的41.5%,竹業總產值約332億元,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55.5%。西部地區的廣西、重慶、四川、海南、貴州、雲南等省區竹資源發展呈後來居上之勢,六省區竹林麵積合計1497萬畝,占全國竹林麵積的20.6%,竹業總產值約128億元,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21.4%。中部地區竹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河南五省竹林麵積2630萬畝,占全國總麵積的36.2%,而竹業總產值隻占全國竹業總產值的22.9%。
二是竹種優勢發揮不充分。我國毛竹的培育、經營曆史悠久,麵積大,開發利用水平高,而我國豐富的中小徑竹、叢生竹種發展滯後,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出現了毛竹加工產品雷同,惡性競爭,資源浪費,效益低下;而隨著竹筍加工、竹漿造紙等竹加工業的發展,對中小徑竹、叢生竹需求量猛增,卻出現原料短缺的問題。加快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中小徑竹、叢生竹的潛力巨大。
三是林地生產力不高。全國豐產竹林隻占竹林總麵積的25%左右,集約經營的竹林麵積不大,低產、低質、低效竹林麵積仍不少,提高竹林經營水平和效益的潛力巨大。同時,竹林純林化的趨勢日顯突出,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病蟲災害呈加劇態勢。噴灌、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術應用不夠,竹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影響了竹林經濟效益提高。
四是產業化程度較低。我國大部分竹業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小,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竹加工企業數隻占竹業加工企業總數的8%左右;產品檔次低、初級產品多,具有明顯優勢的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少;竹子綜合利用率低、重複項目多,新產品開發能力較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弱。
五是行業引導不夠。缺乏全國性竹產業發展規劃,竹產業標準化體係建設剛剛起步;對竹產品與木製產品等其他產品的競爭力等戰略性和方向性問題研究不夠。
六是組織化程度不高。我國竹產業協會還處在初期培育階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育和成長進程緩慢,大部分省區尚未成立竹產業協會,基層竹業協會少,加入的農戶比例小,合作緊密性不強,為農民和企業提供技術、信息和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麵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而且服務內容主要局限於技術、信息等方麵,提供生產、加工、銷售、融資等深層次服務不夠。
二、我國竹產業發展麵臨難得的曆史機遇
在看到我國竹產業發展麵臨一些具體問題的同時,更應當看到,我國竹業發展正處在難得的曆史機遇期,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推動竹產業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構建和諧社會和解決“三農”問題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曆史任務。《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麵進步。要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各項建設。這些都對新時期我國林業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賦予林業以新的曆史使命。竹業作為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農林牧副漁全麵發展。發展林業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廣大農村是林業建設的主戰場,農民是林業建設的主力軍。竹業以其生產周期短、惠農範圍廣、經營曆史長、農民最熟悉等優勢,深受廣大農民群眾喜愛。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高竹林經營水平,充分利用好竹林這一非耕地資源,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緩解我國特別是南方地區人多地少的土地資源壓力。大力發展竹子加工產業,有利於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拓展農村經濟發展空間和農村市場,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緩解農村社會就業壓力。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農民增收是農村生活寬裕的前提條件。竹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麵具有獨特的作用,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這是拉動竹林資源培育、竹產品加工、促進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我國竹林資源豐富,竹林類型多樣,隨著竹業加工利用水平的提高,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以及依托竹林資源開展生態旅遊等竹業開發利用領域的拓展,竹業經濟效益將日益顯著,竹業在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改善農村生態狀況的需要。竹林枝繁葉茂,地下鞭根發達,盤根錯節,具有極強的截留降水、淨化環境和固土能力。據專家測算,每公頃竹林可蓄水1000噸,竹林的滲水率為草地的1倍,固土能力是馬尾鬆林的1.5倍,同等麵積的竹林比一般樹林多釋放35%的氧氣。竹林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麵具有獨特的效能。大力發展竹林資源,對於增加森林植被、控製水土流失、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快竹產業發展,是促進鄉風文明的需要。鄉村文明整潔,是農村社會發展向現代化邁進的顯著標誌。我國有著悠久的愛竹、種竹、養竹、賞竹的文化傳統,“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就是其真實寫照。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弘揚竹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有助於農民改變傳統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從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二)實現我國現代林業戰略目標對加快竹產業發展提出了必然要求。林業的特性決定了其具有生態公益功能和林產品物質生產的雙重功能,完備的林業生態體係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是現代林業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目標。竹子生長快,自我繁殖更新能力強,一次造林,隻要合理經營,便可持續利用。竹子既能提供良好的生態產品,又能提供獨特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生態效益顯著,產業優勢明顯,文化品味高雅。我國竹林資源遍及半壁江山,發展集竹林培育、加工利用、旅遊開發等為一體的竹產業,不僅對增加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拓寬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空間,提升林業產業水平和效益,帶動林農致富,促進林區經濟發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竹產業,是推動我國林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積極推進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協調,加快我國林業現代化進程中,竹產業大有作為。
(三)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當前,在總結福建、江西等南方集體林區改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全國正在逐步推進的集體林權製度改革,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綜合配套、規範流轉”為主要內容,並將隨著改革向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推進,逐步建立起“產權歸屬清晰、經營主體落實、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範、監督服務到位”的現代林業產權製度,真正使廣大林農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責、務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這項改革措施的施行,必將大大解放廣大農村的林業生產力,釋放農村林業發展的巨大潛能。南方集體林區是我國竹林的主要分布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為我國竹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體製環境和政策環境,提供了強大持久的動力。
(四)科技進步為加快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撐保障。近年來,我國竹業科研人員緊緊圍繞竹業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和重點難題開展攻關研究,在竹林培育和經營技術、筍竹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提高等方麵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竹炭、竹纖維、竹建材等研究項目已經應用於生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產生了顯著的效益,為竹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特別是國際竹藤網絡中心、中國林科院、南京林業大學共同開展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竹質工程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以竹材為基本單元,通過物理化學加工與重組,製造出強度高、韌性好,並具有裝飾和環保功能的新型材料,廣泛用於建築、裝飾和環境等領域。經過連續5年產學研的聯合攻關,研究了一套新的理論方法,突破了竹材大規模工業化利用的瓶頸,提高產品附加值、拓寬竹材的應用領域,進行全方位技術創新,在竹質結構材、竹質裝飾材、竹質炭材料三大類竹質工程材料產品中,建立了竹質結構材設計的理論模型,突破了6項核心技術(發明了無甲醛環保型竹質集成材製造技術、開發出竹木複合輕質結構材料製造技術、首創大跨度結構材製造技術、發明了柔性大幅麵竹材裝飾單板製造技術、突破了納米改性竹炭製備技術、獨創了機械炭化爐炭化活化一體化技術),申請了17項專利,其中已授權8項(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製定國家和行業標準5項,開發出3大領域32種全新竹質產品,在全國6個省市建立了14條示範生產線,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69億元,間接經濟效益135億元,創利稅1399.85萬元,出口創彙555萬美元。此外,出版了《世界竹藤》專著,發表論文93篇(SCI收錄12篇),培養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博士後、博士、碩士57名。該項目關鍵技術的突破,不僅帶動了我國竹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為山區竹農開拓了新的致富途徑。隨著我國《林業科學和技術中長期發展規劃》、《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一五”發展規劃》、《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係建設規劃綱要》、《林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的貫徹實施,我國竹業科技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必將有更大的進步,對竹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三、新時期我國竹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需要強化的措施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創新發展思路,突出建設重點,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突破發展中的瓶頸製約和體製障礙,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再創輝煌,為不斷推進我國林業現代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於“十一五”期間我國竹產業發展的思路,在去年召開的中國竹協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我已經作了闡述,在此根據新形勢要求再強調一下。總體的思想是:我國竹產業發展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類經營,定向培育;精深加工,拓寬市場;科技創新,強化管理;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發展方針,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高竹業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以竹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科技創新為依托,以竹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竹業,不斷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增強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製和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竹產業體係,推動我國竹業又快又好發展。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為推動我國竹產業協調持續健康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切實強化以下幾項措施:
(一)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引領竹產業發展。推進自主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竹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被譽為“竹子王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竹類種質資源、竹林麵積、竹材蓄積產量、竹業產值均居世界首位,竹業研發水平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竹產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而且也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要按照剛剛召開的全國林業科技大會的總體部署,提高科研院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研究開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竹業新技術、新產品,努力提高我國竹產業競爭力。積極開展竹類種質資源保護、竹子良種選育和新品種培育、竹林經營和高效培育、竹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等應用研究。加快竹林資源培育和竹業加工標準化生產技術體係建設。積極參與國際質量認證,創建一批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取得進入國際市場的資格和國外消費者的信任。加強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加強竹林資源培育,提高竹林經營水平。發展竹業經濟,首先必須抓好竹林資源培育,加強竹林基地建設。我國竹林資源總量大,但單位麵積的產量和效益仍然處於較低水平。資源培育要以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單位麵積產量和質量為中心,不斷提高竹林集約經營水平,實現從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曆史性轉變。要根據竹加工企業布局、市場需求情況,按照材用、筍用、筍材兩用等不同培育目標,實施定向培育,建設一批豐產竹林示範基地,堅持以點帶麵,全麵推進我國竹林資源又快又好發展。要積極研究新形勢下加快竹林基礎設施建設的辦法和機製,因勢利導,鼓勵引導群眾采取集資投勞等辦法,加快竹林道路、施肥、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竹林產出率,更好地發揮竹林多種效益。
(三)重視中小徑竹、叢生竹的開發利用,促進竹業協調平衡發展。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筍、竹加工業的發展,中小徑竹、叢生竹資源利用領域不斷拓展,發展中小徑竹、叢生竹的經濟效益將顯著提高。要在培育毛竹資源的同時,鼓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優中小徑竹、叢生竹資源,優化竹種結構,滿足市場對竹產品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適生的優良中小徑竹、叢生竹種繁多,開發潛力巨大,應該大力發展。這也是我國西部地區竹業發展的重點所在、特色所在。在發展方向上,除了發展商品竹林外,還可結合生態建設和旅遊開發,大力發展生態竹林、觀賞竹林,既發揮竹林防護效益,又豐富旅遊、文化內涵。
(四)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龍頭企業上連市場,下連基地,是形成一體化經營體係的紐帶,是竹業產業化的載體。要根據區域經濟優勢,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培植高起點、高技術、高附加值、市場開拓能力強、帶動力大的企業,爭取落實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從稅收、信貸、出口等方麵扶持和發展一批已經形成規模、擁有自主知識品牌、擁有拳頭產品的龍頭企業,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形成綜合化、區域化、規模化的竹產業帶,帶動竹產業快速發展。
(五)努力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增強竹產業發展聯接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製度,以企業為主體,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實行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把產供銷、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製,逐步實現竹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加強竹業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正確處理竹農與龍頭企業的利益關係,帶動專業化、規模化的竹業生產基地建設,形成比較穩定的產品購銷關係和利益共同體,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六)切實加強市場化體係建設,營造良好的竹業發展環境。一是完善市場規則,規範市場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場運行機製。二是培育市場主體,擴大市場規模,增強企業活力,完善市場功能。三是加強行業引導,提供公共服務,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製定科學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同時,積極鼓勵發展協會等社會團體、竹產品經紀人隊伍,為竹農提供信息、營銷、技術推廣等有效的社會化服務。大力培育竹產業職業經理人市場和人才市場,為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服務。
(七)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增強竹產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過渡時期的結束,我國竹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將麵臨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新形勢。同時,近年來,印度、南美等國家對發展竹業越來越重視,支持本國竹業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我國竹業發展麵臨著來自這些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強勁的挑戰,在國際貿易中將麵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一新形勢,要求我們在加快國內竹業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國際竹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要加強關於國際貿易糾紛處置、有關國際貿易規則、專利等方麵的培訓和服務,切實提高我國竹業企業和廣大竹農的風險意識,增強應對經濟全球化、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能力。
四、加強協會建設,推動竹產業發展
(一)充分認識竹產業協會的作用。
第一,發展竹產業協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深化我國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社會的組織創新和製度創新,需要組織多元化,包括政府的、市場的、民間的以及合作夥伴關係的,等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失靈的場合可以由政府承擔,但政府也有很多管不好、也不該管的地方,需要轉變管理方式,非政府組織就成為一項重要的組織創新,以新麵貌、新方式通過新機製在市場與政府之間積極從事社會公益性活動,這樣,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許多社會職能將更多地依托行業協會等公共事業組織來承擔。我國目前有3500多萬農民直接從事竹林培育、竹製品加工等生產經營,但是其組織化程度低,科技文化水平和管理素質不高,是製約我國竹業規模化生產、產業經營效益提高的主要瓶頸之一。大力發展各級竹業協會是提高竹業專業化生產水平、形成竹業規模效益的內在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深化農村體製改革的內在需求。
第二,發展竹產業協會是適應市場經濟體製,提升竹業產業化水平的需要。實行家庭承包責任製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後所麵臨的形勢,農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對接,家庭承包責任製與竹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在竹業產業化經營中,通過發展各級竹產業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等形式,構建竹業龍頭企業和農戶的聯係橋梁,不僅能較好地填充竹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斷層”,建立企業穩定的原料來源渠道,而且能促進廣大竹農開展基地化生產,產生規模化效益,實現公司企業與農戶利益的“雙贏”,實現竹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竹業經濟穩定持續地增長。
第三,發展竹產業協會是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必要途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供需形勢千變萬化,分散的農戶很難獲取準確的市場信息並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利潤,經常出現買難、賣難和價格大幅波動等現象。在與竹業加工企業或商業企業的合作中,企業以盈利為目標,與農民之間既合作又競爭,農民總是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需要有新的組織形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立竹產業協會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生產、加工、購銷等服務,有利於農民在保持產權獨立的前提下組織起來,形成與工商企業協同發展的能力,在貿易上增強談判地位和利益保護能力,真正建立起保護農民利益、促進竹產業發展的長效機製。同時,通過竹產業協會可以幫助維護市場和社會秩序,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從而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第四,發展竹產業協會是增強我國竹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從世界各國經驗看,各類合作組織是世界各國農民最普遍、最受歡迎的組織方式,也是政府有關部門在國際農產品貿易談判中的重要依靠力量。根據WTO規則,各國政府宏觀調控手段要實現與國際接軌,可調控的內容集中於“綠箱政策”、“黃箱政策”等方麵。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今後我國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應更多地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加以實施。此外,在國際農產品貿易糾紛中,代表農民進行談判的,往往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近兩年,麵對國際貿易糾紛,一些省區因為缺少一個對等談判的主體——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而經常處於被動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麵對國際竹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要使我國竹產品提高競爭力,確保市場份額,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竹業協會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二)我國竹產業協會發展已有良好開端。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我國竹產業協會的組建和發展整合了有限的農村社會服務資源,在搞活竹業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麵的作用越來越強。
——各地竹產業協會發展不斷湧現。近年來,我國產竹省區的竹業協會數量、覆蓋麵不斷擴大,呈現出逐步加快的發展態勢。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海南、雲南等省竹業協會發展速度較快,成立省級竹業協會的同時,各重點產竹縣基本上都成立了竹業協會。
——竹產業協會為推動我國竹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級竹業協會的建立,在政府和企業、農戶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連接紐帶,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優勢產業發展國家政策的貫徹落實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在加強企業之間信息溝通、技術交流,加快新產品開發,開拓和規範市場,統一技術標準,加強技術培訓,協調小額信貸,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企業與竹農之間建立了比較穩固的利益聯係,為竹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更加穩固的原料基地,竹農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證,兩者相互促進。
——竹產業協會在發展中出現了新趨勢和新動向。一是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對竹產業協會的組建和發展的支持不斷增強,如福建、浙江等省製定了促進和加快行業協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二是竹業協會的領域不斷拓寬,福建省竹業協會先後成立了竹炭、竹膠板、竹地板、竹食品、竹工藝品、竹涼席等分會,浙江省竹業協會成立了竹膠板、竹地板、竹筍、竹炭、竹製品等專業分會。三是協會服務功能得到強化,竹業協會不僅在生產、加工等環節發揮了行業規範作用,同時開始向融資服務方向發展,如浙江省按照“政府扶持、協會牽頭、企業參股、銀企合作、市場化運行”的方法,成立了竹業股份製擔保公司,為竹業企業和合作社擴大收購加工、技術改造提供融資服務。
(三)強化協會工作,搞好綜合服務。竹產業協會,是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竹產業協會工作,是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竹業行業管理的有益補充。在去年四屆一次常務理事會上,提出了本屆理事會的工作重點。一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麵的工作:
一是開展評選命名活動。頒發了《中國竹產業協會關於開展命名授牌活動管理辦法》,應廣大竹產區的要求,對以中國竹產業協會名義評選命名的“中國特色竹鄉”、“中國特色竹業基地”、“中國竹業龍頭企業”和“中國竹產業協會推薦竹產品”活動作出了規定。與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共同組織評選了第二批“中國竹子之鄉”活動,包括原十大中國竹子之鄉,共評選命名30個。
二是參與承辦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剛剛開幕的由國家林業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是我國竹業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大型盛會。中國竹產業協會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積極做了一些溝通協調籌備工作。
三是設計“中國竹產業協會會徽會標”和籌備建設中國竹產業協會網站。我們剛剛審議通過的《中國竹產業協會會徽會標》,表達了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生動、獨特、鮮明的特色,代表著中華民族凝聚和流蕩的民族氣質、品格和情操,沉澱著中華民族的情感、觀念、思維和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蘊,寓意中國竹產業協會不斷發展,將以銳意進取的精神帶動中國竹產業事業加速騰飛。開通的“中國竹業網”,將全麵反映行業管理、協會動態、政策法規、企業信息、技術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麵的信息,對於我國竹業發展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網站的建設,國際竹藤網絡中心給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給予關注與支持。
四是組織開展“中國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由中國竹產業協會組織,相關單位專家參與的中國竹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已經局科技司立項。
五是舉辦竹產品專利知識培訓班。擬於年底在國際竹藤大廈,由中國竹產業協會和國際竹藤網絡中心聯合舉辦“中國竹產業竹產品專利知識培訓班”,以增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六是協會自身建設。吸收了一批新會員。完成了中國竹產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在國家林業局和民政部的備案準備工作。完成了民政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方稅務局和銀行的各種年檢工作,接受民政部的財務審計。
今後3年,中國竹產業協會要按照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要求,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林業決定為指導,堅持“組織、協調、服務、指導”的宗旨,強化服務會員、服務政府、服務行業“三項服務”,力爭在以下幾方麵實現新的突破,協助政府主管部門指導和推動全國竹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當好政府相關部門的參謀。充分發揮協會自身優勢,廣泛聯係會員,深入調查研究,掌握行業發展動態,通過“中國竹業網站”等方式,為會員及時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主動向國家林業局等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代表企業向工商、稅務、海關、環保、林業等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反映意見,為企業搞好服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協助相關部門,加快竹業標準化體係、質量管理體係建設和竹子專利等方麵的工作,提高竹產品質量和竹業效益。
二是加強對地方竹產業協會的指導。加強對各級竹產業協會的指導,加強與各省級竹業協會的聯係和溝通。抓住我國正在起草製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契機,積極鼓勵引導竹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經營主體,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成立各類竹業專業合作協會。加快縣級、鄉村級等基層竹業協會發展,努力擴大各級竹業協會覆蓋麵,特別是提高廣大農戶加入竹業協會的比例。加快中西部地區竹業協會建設步伐,爭取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竹產業協會體係,推動我國不同區域竹業平衡發展。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創新發展思路,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調查研究、政策建議、信息提供、行業谘詢、行業標準、產品認證、會議展覽等服務。建立健全中國竹產業協會秘書處機構,充實人員,確保協會正常運轉。加強對竹林培育和生態專業委員會、竹材利用專業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的指導和協調,幫助開展有關活動,充分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積極發展會員,重點加大發展企業團體會員、相關部門會員的力度,切實調整協會會員結構,更好地發揮國家級竹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項協會規章製度、行業管理製度和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為企業平等競爭創造條件,提高協會的規範化管理水平。
四是拓展業務範圍。利用協會會員的人才優勢,聘請有關專家,對企業、竹農廣泛開展竹業生產、加工技術培訓以及竹業經營和企業管理培訓,尤其要針對市場經濟體製和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規則、國際貿易糾紛處理、規避貿易風險等相關方麵的培訓,提高我國竹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能力。根據《中國竹產業協會關於開展命名授牌活動的管理辦法》,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竹鄉”、“中國特色竹業基地”、“中國竹產業協會推薦竹產品”、“中國竹產業龍頭企業”等評選活動,進一步擴大竹業的影響力。
五是加強竹業宣傳與交流合作。通過與《中國林業》、《綠色中國》雜誌聯合,出版《第五屆中國竹文化節專輯》和《中國竹子之鄉專輯》,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製作《中國竹業》係列科普電視片等,加強對中國竹產業發展現狀、竹產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重要作用的宣傳,大力宣傳我國底蘊深厚的竹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竹產品,擴大竹業的國內外影響。加大我國竹產業的推介力度,通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大城市舉辦一些竹業博覽會,在美國、歐洲等舉辦大型的中國國際竹業博覽會、推介會等形式,展示中國竹業風采,大力培植竹製品消費潛力,開拓國內外竹產品市場。加強與國際竹藤組織(INBAR)合作,加強同國外竹業協會等組織的聯係,加強我國竹子研究機構、竹業企業與發達國家的相關機構和企業廣泛開展竹業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竹業科技創新,提高我國竹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各位代表、同誌們,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竹產業協會將以嶄新的麵貌,在各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在全體會員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促進我國竹業又快又好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國家林業局啟動“綠盾行動”[ 11-17 ]
下一篇:賈治邦:綠水青山也是政績[ 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