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培訓
從“中國風”到“國際化”的竹產業
竹,素來與中華文明有著不解之緣。古時的珍貴史料和千古名句篆刻在片片竹簡上流傳至今,文人墨客以竹比喻堅韌不拔、清廉高潔、謙虛謹慎的君子,中國的國寶大熊貓世代以竹為食……
竹製品,應用於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如蘇軾所雲,“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從竹桌竹椅,到竹編竹雕,再到竹地膜竹管道,中國的竹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中國鄉村以竹致富,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也在竹產業國際合作中持續提升。
立“竹”產業:鄉村振興的寶物
作為竹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和世界上竹子品種最多的國家,中國的竹類資源、竹林麵積、竹材蓄積、竹產品類別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竹藤中心專家介紹,中國竹產業規模龐大,現有竹加工企業1萬多家,竹產業從業人員超2900萬人,竹產業產值從2010年的820億元增至目前的4100多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竹子一頭連著生態文明,一頭連著共同富裕。”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玉成說,為推動竹林經營方式轉型和竹產業鏈變革,促進竹林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2022年年初,安吉縣開始探索實踐“竹林碳彙”改革。餘村把全村6000畝竹林流轉給村集體,產生碳彙由村集體統一與安吉縣生態資源交易平台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兩入股三收益”利益聯結分配機製,讓村民實現拿租金、分股金、掙薪金。
國際竹藤中心在厄瓜多爾開展竹編技術培訓。 代洪海 攝
為促進鄉村竹產業發展,國際竹藤中心自2006年起麵向全國重點產竹省份的相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農民開展培訓,培養了一批生產技術和致富帶頭人。“我們的培訓,對於竹產地鄉村中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現狀的群體意義重大,特別是留守婦女、邊遠地區農民、少數民族群體、殘障人士等。”國際竹藤中心培訓處處長王剛告訴記者,國際竹藤中心持續關注學員的後續發展,他們有些成為非遺傳承人,有些成為全國或省級人大代表,有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公司、合作社,在自身得到更好發展的同時,也幫助和帶動了更多人。
中國製造的竹產品,不僅滿足了本國消費者的需求,也深受國際市場的喜愛。國際竹藤組織編寫發布的《2022中國竹藤商品國際貿易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竹藤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8.97億美元,其中出口貿易總額為28.71億美元,進口貿易總額為0.26億美元。
浙江峰暉竹木製品有限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便開始從事竹木製品出口,2023年出口額約1500萬美元。“我們早期采用粗放型生產模式做原竹加工,生產竹籬笆、竹椅等戶外產品,隨著技術的精進,現在生產附加值較高的精加工產品,如竹包裝、竹餐具等。”董事長梁峰暉告訴記者,“竹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的發展對當地增收帶動作用明顯,近年來總共帶動了1000多位農民增收。”
去年八月,中國國際(安吉)“以竹代塑”創新大會暨竹產品推廣對接活動上,來自非洲、中東等地區的外賓代表團來到浙江峰暉竹木製品有限公司參觀交流。“外國消費者喜歡竹子的原生態、環保、低碳屬性。這些外賓的家鄉也有竹子生長,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表達了與中國在竹產業領域合作的意願,也希望能采購中國竹製品回國銷售。”梁峰暉說。
“竹”向全球:技術共享的橋梁
全球的竹林按其自然分布可劃分為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絕大部分竹產地國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南南合作國家。
為了分享和推廣中國竹藤開發利用的技術和經驗、有效幫助各國培養竹藤專業技術人才、推動竹藤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國際竹藤中心自2005年起按照國家對外合作和援外工作部署,開展竹藤領域國際培訓。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或承辦65期國際培訓,為85個國家的2300多名學員培訓了竹藤資源培育、經營管理、加工利用、技術研發、技術標準、竹藤編織、產業政策等課程。
“國際竹藤中心安排的課程都很實用,我對中國竹藤技術創新印象深刻。”發展中國家竹藤科技創新與標準化研修班學員代表、牙買加農業、漁業和礦業部公園總監邁克爾·威廉姆斯說,“我將把在中國學到的竹子開發管理技術帶回牙買加,給我們國家的從業者開展培訓,並聯合旅遊部開發竹子生態旅遊項目,爭取吸引遊客,為國家創造更多收入。”
“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麵給了我很大啟發。回國後,我們這些學員將作為教師支持竹藤產業的發展,推動我國與中國在竹產業領域的合作。”中非竹藤編織技術培訓班學員代表、中非共和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部環境與社會影響研究處處長伊麗莎白告訴記者,“來華學習讓我們意識到了竹資源的重要性、竹產業可以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產品多樣性。未來我們也將在製定農業政策時增加對竹產業的扶持力度,以更好促進我國竹產業的發展。”
“國際竹藤中心組織的援外培訓項目體現了中國政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決心和傳遞技術的意願。”中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貝合納表示,竹藤產業能夠提供可持續的良性就業,讓中非共和國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中非共和國有著與中國學習合作的決心,一定能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持續發展。
在盧旺達,十餘年前中國專家引種推廣的“廣寧竹”已枝繁葉茂,成為景觀;在厄瓜多爾,曾接受中國竹編培訓的竹藝師佩索嚐試將厄瓜多爾和中國技術結合製作新產品,並將竹編技術分享給更多當地從業者;在埃塞俄比亞,中國即將援建中非竹子中心,幫助非洲開發竹藤產業……中國的竹藤品種、技術、產品漂洋過海、落地生根,為各國竹藤產業發展和從業者增收帶來新希望。
“以竹代塑”:綠色發展的鑰匙
竹藤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竹藤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已經能夠替代部分不可再生資源或化石能源,成為食品、建築、交通、化工、紡織、家居、能源等產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新型材料。
為了發揮竹子在替代塑料產品、減少塑料汙染方麵的突出優勢和作用,對高能耗、難降解的塑料製品提出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2022年11月,中國政府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布了“以竹代塑”倡議,推動各國大力發展竹子開發利用,減少塑料汙染,應對氣候變化,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23年11月,中國政府與國際竹藤組織聯合發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劃(2023-2030),在“以竹代塑”倡議基礎上呼籲相關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的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教育機構等,在發展戰略和規劃中納入“以竹代塑”元素,共同推動減少塑料汙染。
竹餐具、竹砧板、竹紙巾盒、竹鍵盤、竹家具、竹建材……國際竹藤中心展廳裏竹製品一應俱全。“我們現在開發的竹吸管,有直接打孔的,也有纏繞式的,一根吸管可以長期多次使用。塑料吸管放在土壤裏,可能200年後還沒有完全降解掉。而我們實驗發現,竹吸管能夠在自然條件下完全降解,對環境十分友好。”國際竹藤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尹剛強告訴記者。
“有一種竹纏繞管道,其最大直徑可達8米,可以代替塑料、鋼鐵、水泥為原料的傳統市政用工業管道,產品使用壽命預計超過50年。”尹剛強介紹,“竹纏繞管道在農田灌溉和水利係統的應用前景非常好,目前已在內蒙古和山東等地投入使用。”
為了推廣“以竹代塑”倡議,國際竹藤中心也將“以竹代塑”作為培訓課程納入培訓班中,截至目前,已為6期培訓班140多名外國學員講授了其背景與意義、實施路徑、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及標準等內容。“塑料汙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而竹子是塑料很好的替代品。”來自尼泊爾的學員比別克·塔芒說,“我在中國學到了竹產業的先進技術和‘以竹代塑’的激勵措施。未來我也將盡我所能推動‘以竹代塑’倡議在尼泊爾展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