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兩會竹聲音——以竹代塑】一把竹餐叉引發熱議:以“竹替代”促“雙碳”
“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生活中很多東西能被竹子代替,會給環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在浙江代表團第四組討論現場,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的一個問題,引發了代表們的熱議。
此次參會,胡季強代表的一個建議,是在赴北京的航班上臨時決定增加的,他的“靈感”源於飛機上一把竹子做的餐叉,“以前用的是塑料,現在怎麼換成了竹子?”胡季強代表一打聽,原來是為了響應國家節能降碳的號召。作為“環保達人”,這個並不起眼的改變讓他琢磨許久。抵達北京後,他迫不及待地連線專家學者和“竹鄉”安吉縣的農業專家、竹製品生產企業,發現這裏麵果然大有文章。
“去年,國家有關部委印發‘十四五’塑料汙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大幅減少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現象。”胡季強代表說,尋找塑料的替代品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竹子可年年砍伐,年年生長,是一種永續性物種,在全國20多個省份廣泛分布,資源儲量龐大,日用品類、包裝類等多個領域都可以用竹子替代塑料產品,目前已開發的竹製品就有100多個係列、上萬個品種。
“更重要的是,竹子的固碳能力是一般森林的2倍。”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胡季強代表注意到,在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中提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向大會提交推廣“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建議,以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加速實現“雙碳”目標。
聽到胡季強代表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武義縣柳城佘族鎮青坑村村委會主任俞學文也來了興趣,“其實我們武義縣也是有名的‘竹鄉’,竹林麵積占全縣森林麵積超過10%。”俞學文代表對竹子頗有研究。他從手機裏翻出去年參會時提交的一份關於加快竹纏繞複合材料技術產業化的建議,“這種材料以竹子為主要原料,采用纏繞工藝加工成型,具有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等優點,可以加工成壓力管道、城市綜合管廊等產品,能大量替代金屬、塑料、水泥等傳統材料。”俞學文代表說,如果這個材料能廣泛應用於城建、市政、交通等領域,將帶來極大的市場空間,為農民創造更多致富的機遇,“今年我打算繼續提交這個建議。”
事實上,“竹替代”並非天馬行空的想象,去年9月,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以竹代塑”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與會者,就共同描繪了用竹子替代塑料、打造綠色環保新生活的未來生活場景。
分組審議結束,代表們走出會場,在交談中得知胡季強代表的建議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代表說,中國雖然坐擁海量竹資源,但目前竹製品產業仍存在“低小散”問題。他建議一些竹資源豐富的重點地區,要提供更精準的產業扶持政策,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打通上下遊產業鏈,加快區域竹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堅,改進生產工藝,讓竹製品在更多領域起到替代作用。
內容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