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把握機遇 開拓創新 紮實做好新時代草原保護修複工作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7日 閱讀: 字體:【】 【

  我國是一個草原資源大國,天然草原麵積近60億畝,占國土麵積的41.7%,在全國南北方均有分布,其中約80%的天然草原集中分布在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草原如同皮膚一樣覆蓋著山川大地,是維係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生態係統之一,也是草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重要資源。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草原保護修複工作不斷強化,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維護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我國草原總體退化的趨勢尚未完全遏製,草原生態依然十分脆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明顯短板。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草原保護修複,規範草原利用,采取有力措施,盡快補齊草原工作短板,加快推進草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

  準確把握新時代草原工作麵臨的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心係草原,在參加會議、考察調研等多個場合,反複強調要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並多次對草原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草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

  2018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決定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原農業部的草原監督管理職責整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內設草原管理司,在國家層麵,草原行政管理機構的層級得到大幅提升,充分體現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的要求,突出了草原保護修複,理順了草原管理體製,為推進草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體製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大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近年來,到草原地區旅遊休憩、體驗草原優美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的人數持續攀升。人民群眾對優美草原生態環境不斷增長的需求,為進一步加大草原保護修複力度,提升草原生態服務功能,提供更多優質草原生態產品,注入了強勁動力。

  草原保護修複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已經有能力、有條件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為強化草原保護修複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準確分析當前草原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項

  一是對草原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足。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中,草原生態係統的重要性還沒有被大眾廣泛認識,在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係中,隻包括了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水土保持率、自然保護地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比例、重點生物物種種數保護率 5 個生態良好指標,尚缺乏草原保護方麵的指標。草原工作在一些地區沒有被擺上重要位置,在機構改革中本來就不多的草原隊伍還有流失,草原監管力量薄弱。

  二是草原資源底數不清。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第一次全國草原資源調查,距今已有30多年,草原麵積究竟有多少,草原退化狀況到底怎樣等基本情況,都無法拿出準確、權威的數據,隻有大的分布和範圍,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山頭地塊和圖斑,草原小班的數據檔案基本為空白。許多地方草原與林地、耕地、濕地重疊交叉,權屬不清、界限不明,“一地兩證”“一地多證”較為普遍,導致編製草原保護修複規劃、實施草原保護修複工程以及強化草原監管保護,都缺乏根基,難以做到科學、精準、有效。
  三是草原基礎工作薄弱。由於長期各自獨立運行,草原和森林雖在空間上相鄰或重疊,但在技術方法上平行不相交,在保護修複上統籌和融合還不夠。相比於農業、林業等行業,草原行業的研究、調查、監測、評估基礎工作薄弱。在草原監測方麵,全國草原隻有200個固定監測點和不到2萬個樣地監測點,沒有小班區劃,無法提供點麵結合的數據,資料不全,管理粗放;而森林資源已經建立了一、二、三類調查體係,點上有41.5萬個固定樣地,麵上數據可以落實到山頭地塊,每一個林班、小班都有檔案數據資料,可複查、可檢驗。在草原分類方麵,隻有18個草原類型的學術分類,缺少從管理、保護、利用等維度的分類、分級,加強草原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措施難以體現針對性。在草原分區方麵,南方、北方兩個分區比較籠統,東北濕潤半濕潤草原區、北方幹旱半幹旱草原區、青藏高寒草原區和南方草地區四個大區的劃分下麵,缺少更精細的區劃,分區施策難以實施,哪些草原需要重點保護,哪些草原需要加強修複,哪些草原可以合理利用,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草原標準方麵,草原退化標準不完善,草原健康標準缺失,難以對草原生態狀況作出科學判斷。草原保護修複工程缺少驗收標準,科學評判工程實施效果缺少依據。

  四是草原監管力量薄弱。機構改革前,與其他自然資源管理相比,草原管理機構隊伍就比較薄弱,與草原保護管理的繁重任務不相適應。機構改革後,雖然國家和省級層麵草原行政管理力量得到一定的強化,但市、縣級草原行政管理機構存在明顯弱化,特別是各級草原技術推廣機構力量流失嚴重,草原監督管理機構殘缺不齊,草原監管力量大幅削弱。

  五是科技支撐能力不足。草原科技體係不夠健全,草原科研單位和涉草專業的高校數量較少,人才短缺,力量較弱。草原科學研究不夠深入,草原科研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缺少國家重大科研專項支持,對草原生態演替及退化機理等方麵的基礎研究不夠,研究成果不多。草原管理理論和政策研究不夠充分,對決策谘詢支撐不足。草、草原、草地、草業、草資源等相關概念相對模糊,名稱經常混用。草原野外觀測試驗站、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建設滯後,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草原保護修複實用技術研發能力較弱,科技成果推廣運用不足。草原保護修複科技貢獻率不足30%,遠遠低於草業發達國家水平。

  紮實推進草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加強製度建設,完善草原保護修複治理體係。要加緊研究出台草原工作指導意見,加快修訂《草原法》,加強草原保護修複製度建設,完善草原承包經營製度,細化草原保護、修複、利用的各項政策,構建調查監測、評估管理、監督執法和科學研究等方麵的標準和技術體係。建立完善草原自然保護地體係,在生態係統典型、生態服務功能突出、生態區位特殊、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獨特的區域,整合建立國家公園,優化草原自然保護區,建立草原自然公園,實行整體保護、嚴格管理。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護製度,實施更加嚴格的保護和管理,確保基本草原麵積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製度,嚴禁擅自改變草原用途和性質。完善落實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製度,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率,依法查處超載過牧和禁牧休牧期違規放牧的行為。建立和完善草原標準和指標體係,從草原的起源、植被狀況、生態狀況、主導功能、權屬、管理措施等多維度進行分類和分區,製定草原健康和質量等級標準,基於生態優先兼顧合理利用,創建與森林資源同口徑的指標體係,納入國土生態質量的生態文明指標體係。

  二是堅持規劃引領,不斷加大草原生態修複力度。按照因地製宜、分區施策的原則,加快編製全國草原保護修複利用中長期規劃和“十四五”各項專項規劃。針對不同區域氣候特點和草原退化狀況,謀劃啟動實施草原保護修複重大工程,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複,提升草原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在超載過牧嚴重的地區,加大禁牧封育力度,輔以補播草種、鬆土施肥、鼠蟲害防治等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和植被恢複。對已墾草原,有計劃地實施退耕還草。在水土條件適宜的地方,適度發展人工草地建設,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

  三是整合資源力量,加強草原保護管理隊伍建設。根據機構改革後基層草原管理和技術推廣機構現狀,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和力量整合,穩定和壯大基層草原管理和技術支撐隊伍,提升草原部門監督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在原有草原監測隊伍基礎上,以局屬各規劃院為龍頭,整合原有林業規劃調查隊伍和相關科研單位及高校的力量,調動國家隊、地方隊和市場的積極性,在國土三調初步摸清草原分布、麵積、權屬的基礎上,利用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進一步深化細化草原調查監測工作,做到每一塊草原都建立一套檔案資料,以滿足專業化精細化管理的需要。

  四是突出保護重點,積極推進草原自然公園建設。草原自然公園是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創建兼顧生態保護、放牧利用、旅遊休憩、文化傳承的草原自然公園,既能夠有效協調草原生態保護和生產利用的矛盾,還能夠促進國家公園、草原自然保護區、草原自然公園共同組成的草原保護地體係建設。

  五是堅持統籌兼顧,提升草原資源合理利用水平。草原既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也有重要的生產功能。要在加強草原保護、不斷提升草原生態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草原資源科學合理利用。要把傳統放牧經驗與無人機、大數據等現代管理手段有機結合,指導農牧民科學、有序放牧,不斷提高科學放牧水平。要把草原保護和合理利用作為生態扶貧的重要措施,通過吸納草原地區貧困人口參與草原生態保護建設、提高科學放牧水平和畜牧業生產效益、開展草原生態旅遊等,增加農牧民收入。

  六是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草原科技支撐能力。積極爭取啟動草原重大科技研發計劃,增加草原科研投入,盡快在退化草原修複治理技術、草原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草原生態係統演替機理等方麵取得突破。加強鄉土草品種選育、草種生產、天然草原植被恢複、人工草地建設、鼠蟲害治理等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推廣。加快推進草原定位觀測站、重點實驗室、長期科研基地等平台建設。強化草原保護修複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全麵提升草原保護修複科技支撐能力。

  七是加強草原宣傳,營造草原工作良好社會氛圍。草原在生態係統保護中不可或缺,在促進牧民增收方麵的作用不可或缺,保護草原資源是千秋大業。要利用各種形式宣傳草原,讓全社會都認識理解草原,形成重視草原保護、支持草原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改革合力,完善草原治理體係,提高草原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