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科學研究>科技動態>詳細內容

科技動態

國際竹藤中心牡丹科研成果在《Scientific Data》發表

來源:花卉所 作者:胡陶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6日 閱讀: 字體:【】 【

牡丹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木本名花,觀賞價值、藥用價值和產業價值巨大。牡丹的花芽發育對其觀賞性狀形成和花期調控的影響至關重要。由於牡丹基因組目前尚未發表,包括花芽發育在內的牡丹生長發育分子機理研究進展較慢。

國際竹藤中心園林花卉與景觀研究所(以下簡稱“花卉所”)科研團隊曆時3年,在沒有牡丹參考基因組數據的條件下,開展了牡丹二次開花品種“海黃”的三代與二代轉錄組測序研究,共獲得約7萬個牡丹基因的全長轉錄本序列和注釋信息;通過二、三代轉錄組大數據比較分析,構建了“海黃”花芽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譜,解析了基因表達的變化模式,篩選得到大量參與調控花芽發育的重要候選基因(家族)。

2019年10月22日,該項工作在線發表於Nature Research旗下的《Scientific Data》期刊,題為“Transcriptome profiling for foral development in reblooming cultivar ‘High Noon’ of Paeonia suffruticosa”(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7-019-0240-1,doi.org/10.1038/s41597-019-0240-1,IF=5.929)。

該項工作為園林花卉和景觀研究所科研團隊自2017年正式組建以來首個重要科研突破,填補了作為中國傳統名花重要代表的牡丹在三代全長轉錄組基礎大數據上的空白,所獲得的海量全長轉錄本和基因表達譜為後續深入開展牡丹生長發育的分子機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生物信息本底資源,為牡丹等中國傳統名花的轉基因分子育種打下了重要基礎。

常豔婷(博士生)、胡陶和張聞博是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江澤慧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由國際竹藤中心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牡丹組織培養與擴繁技術研究”和“中原牡丹品種群的資源收集與保存”等項目共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