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四川:退耕還林為返鄉青年搭建創業平台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作者:中國林業網 發布時間:2016年07月07日 閱讀: 字體:【】 【

退耕還林為返鄉青年搭建創業平台

——關注新一輪退耕還林係列報道

  新一輪退耕還林困境之一是退耕地塊“插花”分散,單打獨鬥規模小。以閬中市洪山鎮寶龍台村三組為例,該組僅有3戶共7人留守。其中,60歲以上老人4個,10歲以下小孩3個。
  為解決此問題,平昌、閬中等地在日漸成熟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做法的基礎上,將退耕還林與引導返鄉青年創業相結合,在豐富產業主體上進行了探索。
  創業者的體驗:扶持到位力度大
  “第一輪退耕還林,用了六七年時間搞了12.6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2014、2015年兩年任務就達到5.98萬畝。任務重時間緊,兩個年度一起做,半年內從規劃到造林要實施完。”7月1日,平昌縣林業局總工程師沈玉龍表示,“更不消說補助標準不到上一輪的一半,也沒有糧食直補力度大。要是沒有大戶來帶領,真的不好搞。要是不跟精準扶貧對接,不結合產業扶貧,也搞不起來。”
  如何吸引大戶回鄉,帶領群眾發展?去年平昌縣印發了《平昌縣在外人士回鄉創業扶持辦法(試行)》。用優厚的現金補貼、配套基礎設施等“真金白銀”吸引人,在用電價格、項目配套、貸款融資等方麵開出了誘人條件。
  王憲昌是先行者。“2012年回到老家土興鎮種花椒,但很多人持觀望態度,怕你搞不起來,怕跟你一起擔風險。”王憲昌說道,“開始的前三年最惱火。租金支出很大,那時在耕田裏種,但糧食直補都是給了農民的,每年的維護費就要100多萬元。”
  “這一兩年又是精準扶貧,又是退耕還林和發展重點產業,政府重視程度明顯加大了。去年和今年開始發展的,趕上了好時候。”王憲昌表示。
  “你也不差啊,你發展得早,現在已經種了3000畝花椒,每畝政府補助你300元租金,連續補助三年,光這一塊兒就是300萬元呐!”土興鎮林業站站長鄧大平給他算了一筆賬。此外,給王憲昌建廠房的土地,是政府出麵征收的,廠房建設補助50萬元,加上周邊綠化、道路等其他配套項目,補助共計200多萬元。
  “確實,支不支持,差別大。”王憲昌說:“前兩天舉辦花椒采摘節,需要一個變壓器,三天就到位了。”
  林業局的承諾:搭好平台“拎包入駐”
  “現在提結構轉型,很多在外的老板挺想回來創業,但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沈玉龍指出,退耕還林搭建了一個創業平台,類似於城市裏的產業孵化園,創業人才“拎包入駐”即可。
  “比如核桃,以前由於盲目引種外省的品種,掛果時才發現水土不服。現在,我們花錢購買了川農大核桃良種‘川早’係列在巴中的獨家使用權,幫助業主在品種上把關。核桃、花椒都依托本地的苗圃育苗,減少對外依賴,保證品種純正,降低了種植風險。”沈玉龍介紹。由縣林業局牽頭,為業主請來了川農大核桃專家肖千文、花椒專家葉萌,另有重慶江津區專合社提供生產技術服務。通過一條龍的創業服務,平昌縣已回引200餘名在外人士回鄉創業,組建涉林專合社126個。
  閬中市也為10多名回鄉青年提供積極的創業環境,由本地業主規模化承包實施退耕還林的麵積已達1.3萬畝,占到任務量的52%。閬中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統一托管下,寶龍台村三組完成了200畝的退耕任務;水觀鎮馮剛等人承包退耕農戶土地,發展核桃等木本油料作物,已初見效益。
  沈玉龍發現,在王憲昌等先行者的帶領下,聚集效應開始顯現。業主何雲是綿陽市三台縣人,在老家已有成熟的花椒基地,看到平昌這邊支持力度大,他被吸引過來,打算再發展1萬畝花椒。
  “馬上就要成立產業協會,防止以後壓價,共同打造平昌青花椒的地區品牌。”王憲昌說道,如今他的速凍鮮花椒生產線已經投產,凍庫已建成,在此基礎上,還將增加花椒精油生產線,“2000斤鮮花椒才榨得出8斤精油——我計劃走高端產品市場。”(沈永良 記者 吳平)<